小区里的“国画院”,助力残疾人群体实现梦想!
成立于2009年的上海市长宁区残疾人国画院,多年来坚持以公益扶持作为服务核心,为残障人士提供学习、交流的空间,助力他们实现梦想与希望,已然成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块“长宁招牌”。
上海市长宁区残疾人国画院位于天山三村小区内,它的前身是长宁聋人书画工作室,作为全市首个民非性质的残疾人国画院,不仅为全体残障人士提供艺术熏陶的场地,同时也在吸纳、培养艺术人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弘扬国粹,点燃希望。
“平时没事的时候我天天都会来这里写写字、练练画,环境挺好的,画室免费给我们使用,让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创作。”记者第一次来到国画院,撞见正在练习书法的退休职工王嘉甫。闲聊中,他放下手中的画笔,从画室的角落里翻出一叠厚厚的书画作品,向记者展示他的创作成果,“有些作品会拿去义卖,都是公益性的价格,义卖所得可以用来添置绘画的材料,周而复始,大家都喜欢上了这里,不图别的,只为满足自己的爱好。”
在这间数十平方米的画室内,除了中间摆放的两处创作台,最里侧的堆至天花板的一箱箱作品最为引人注目。国画院院长王建保告诉记者,像王嘉甫这样坚持每天来“打卡”的残疾人还有不少,他们大多具备一定的基础,其中不乏高水平的专业画师。“平时他们过来创作,院里也会给一些补贴,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残疾人国画院积累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和人才。”王建保表示,残疾人国画院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残疾人自主学习、创业、就业的平台,让能画、想画的残疾人拥有获得专业技能提升的空间。
王建保告诉记者,为了给画师们创造更广阔的学习交流机会,画院经常收集优秀的画师作品去其他地方进行展览和参赛,让更多人了解长宁区在助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作出的努力。今年10月,在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共享芬芳·共铸美好”仁美书画展走进云南活动中,长宁区残疾人国画院选送的谢璐、王建国、王嘉甫、陈捷、王梅燕、沈松泉、孙亚频等多位画师作品入选了活动作品集,受到全国关注。
成立至今,长宁区残疾人国画院结下的累累硕果不胜枚举。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曹瑞强也来自这里。2010年,他为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创作的大型浮雕《生命之墙》曾引起海内外轰动,而在同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其创作的雕塑作品《普渡慈航》《山鬼》分别荣获金奖和铜奖。
作为残疾人陶冶艺术情操、提升文化水平的重要平台,长宁区残疾人国画院每年还定期选拔若干优秀画师专门到景德镇接受陶瓷工艺培训、实习和深造,并聘请专家、教授、艺术大师为残疾人画师进行授课指导。在区残联以点带面的关心下,国画院的画师群体也形成了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越来越多有艺术兴趣的残疾人选择加入其中,借助平台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贡献着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推动群众建议“结金果”,长宁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成立三周年!
撰稿/摄影:孔建宏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